從建築到城市 探尋香港集體回憶
《建築城市》創作概念源自二十世紀意大利建築師阿道.羅西的同名著作,是一場建築、音樂與劇場的實驗,透過在舞台上搭建竹棚和持續變化的多媒體影像、音樂和燈光,呈現香港獨有的城市面貌。于逸堯擔任音樂總監,黃家正以琴會友、何超與海膽仔搖滾演出,為舞台增添熱度。本作於2018年獲頒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活動及舞台空間銀獎,2019年再度獲得「A’國際設計大獎賽」表演藝術類別銀獎。
「沒有對城市生存狀態的研究,成就不了建築。」
「城市是人民的集體回憶,城市像回憶般連繫物件和地方,城市是集體回憶的軌跡。」
── 阿道.羅西
「冷與熱,柔軟與嚴肅,理性與感性的呈現內容與手法,不斷在舞台上交錯。」
──《明報》
從建築到城市 探尋香港集體回憶
《建築城市》創作概念源自二十世紀意大利建築師阿道.羅西的同名著作,是一場建築、音樂與劇場的實驗,透過在舞台上搭建竹棚和持續變化的多媒體影像、音樂和燈光,呈現香港獨有的城市面貌。于逸堯擔任音樂總監,黃家正以琴會友、何超與海膽仔搖滾演出,為舞台增添熱度。本作於2018年獲頒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活動及舞台空間銀獎,2019年再度獲得「A’國際設計大獎賽」表演藝術類別銀獎。
導演、編劇、舞台及多媒體設計
胡恩威
音樂總監及編排
于逸堯
鋼琴演奏
KJ 黃家正
演出
楊永德、吳昆達、
張耀仁、曾兆賢、許傲群
音樂演出
何超與海膽仔
視覺及圖像創作
黎達達榮
服裝設計
盧聲前
竹棚裝置製作
榮基花牌
進念.二十面體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